四项关键技术推进安岳特大气田高效开发
在8月29日开幕的第四届成都天然气论坛上,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军在学术报告中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高效开发安岳特大气田,实现了四项关键技术突破。
关键技术一:创立叠合盆地古老碳酸盐岩多期成藏理论,高效探明万亿方大气田。
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获得新进展,“古裂陷、古隆起、古侵蚀面”对油气富集和大中型气田形成与分布起关键性控制作用。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支撑了大气田高效探明。
德阳-安岳大型古裂陷,“三古”关键成藏要素在安岳地区形成最佳匹配,成就了特大气田。
德阳-安岳裂陷槽的发现把对盆地乃至整个上扬子区的油气地质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关键技术二:创新特大型古老复杂碳酸盐岩气藏精细开发技术,实现整体高产稳产。
创新“透明气藏” 描述技术,构建精细气藏模型;
创新高产井培育技术,大幅提高气井单井产量;
创新特大型复杂有水气藏稳产技术,提高气藏采收率;
关键技术三:集成创新大型气田优快建设技术,高效建成安全清洁大气田。
采用国内最高安全防护等级的井工程设计和完整性管理技术,气井全生命周期安全受控;
优化地面配套工艺技术,打造绿色矿山新高地;
创新地面工程高效建产技术,创造了国内大型气田建设的新纪录。
关键技术四:集成创新特大型气田开发智能管控技术,打造一流智能化气田。
建成最先进的自控系统和超级物联网,大量应用了管道光纤预警、次声波泄漏监测等新技术,实现了万物互联、深度感知和自动化生产;
建成“数字化气藏、数字化井筒、数字化地面”,搭建了“互联网+油气开采”的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在开发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大数据分析、自适应调节和数字化办公;
开发一批专家系统,上线了智能工作流,应用了一批AR、VR、机器人、无人机等新一代智能技术,赋予了气田“思想和智慧”,开辟了智能化管理新形态。
四项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了安岳特大气田高效开发,累计产气480多亿立方米,2020年建成年产能170亿立方米;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计25项,发布国际标准3项、石油行业标准10项,授权发明专利35件,发表SCI与E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5部。
安岳气田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的碳酸盐岩气田,地跨四川遂宁市、资阳市及重庆潼南区等地,储层古老而复杂,非均质性强。
龙王庙组气藏特点:气水交织、地层水活跃;构造幅度低,气水关系复杂;储层类型多、孔隙度低;储层受孔隙、裂缝、小尺度溶洞共同作用,组合类型多。
灯影组气藏特点:古老风化壳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烈;古老丘滩体经历多期成岩作用,储层纵横向分布变化大,存在多个压力系统。
开发难点:全球无同类型气藏高效开发先例,龙王庙组气藏整体高产稳产难;储层类型众多,低渗区、过渡区产能低,开发井全面高产难;气藏气水交织,地层水活跃,气藏长期高产稳产难;灯影组气藏整体效益开发难;受沉积相与风化壳岩溶的共同控制,储层的非均质性极强,精细刻画的难;储层低孔低渗,产能普遍较低,提高单井产量难。